1个深圳女孩和8名队友,攀到珠峰顶上做科研
时间:2024-11-09 14:30:29 出处:百科阅读(143)
今年是个深刘欢欢定居深圳的第九年。5月21日,圳女35岁的孩和AG超玩会入口她带着科研任务和设备,从海拔8300米的名队突击营地出发,攀登了7个多小时,友攀终于在当日9时43分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珠
和刘欢欢同一天登顶珠峰的峰顶,还有8名华大登山队的科研队员:
70岁的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第二次登顶珠峰,刷新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
常驻拉萨的个深“90后”旦增旺姆是团队中第一个登顶者,并在峰顶待了两个多小时,圳女摘下氧气面罩一个多小时,孩和为自己和其他受试者完成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扫查;
“95后”厉延琳三次向珠峰挑战,名队本次成功登顶,友攀是到珠家庭中第二个登顶珠峰的人……
他们联合深圳、拉萨及北京、峰顶四川等地的同事和合作伙伴,一起把科研触角延伸到了世界之巅。
2024年5月21日上午,刘欢欢在珠峰顶为头戴脑电帽的汪建采集皮肤微生物样本。华大登山队在珠峰顶上首次记录了登山队员的静息态脑电数据。
刘欢欢是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副研究员,从小喜欢运动。中学时代从地理课本上知道的珠峰,一度离她有些遥远,直到2020年参与华大运动组织的“人生第一座雪山”活动,她从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顶下来后,攀登珠峰的梦想萌生。
要从北坡登顶珠峰,登山者要有攀登8000米雪山的经历,并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只用4年就实现了梦想,比刘欢欢预想得要快,而且结合了科研工作,对她来说,比单纯攀登更有意思。
登顶珠峰前2天,她度过了35岁生日,吃到了人生中海拔最高的一碗生日面(方便面)。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44岁生日。回顾来到深圳的9年,有不少让刘欢欢觉得“来对了”的时刻。她最近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说:“深圳有启发人种下梦想的土壤,还有‘时间加速器’,不仅让人更敢想,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加速实现梦想。”
在深圳“创新之都”“奇迹之城”“梦想之都”等称号外,AG超玩会入口刘欢欢认为这座城市也是“攀登之都”,理由是深圳登顶珠峰的人数在全球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很多深圳人也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攀登、向上,尤其是科研领域,“攀登者”越来越多,达到的高度也不断刷新。
“我祝愿深圳越来越好,深圳好了,大家就越来越好,大家好了,深圳也就越来越好。”这是刘欢欢为深圳送上的生日祝福。
“老黄牛”和“小牦牛”的攀登
走进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的华大时空中心,华大登山队登顶珠峰、在珠峰顶采集样本的一组照片被摆在一楼醒目位置,其中一张是刘欢欢在珠峰顶为汪建采集皮肤微生物样本。
5月21日,汪建带领华大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汪建时隔14年再次登顶珠峰,希望完成的科研任务也比14年前更为艰巨。
2010年5月,汪建等人从南坡登顶珠峰,同年,华大科研团队揭示了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秘密——EPAS1基因突变,阐明了人类基因组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选择。
2022年,华大集团开启了一项“珠峰行动”科研项目,计划组织一个跨学科的队伍,把更多的仪器设备搬到更高的海拔上,收集了不同海拔下队员们的生理指标、脑电、心肺超声、皮肤微生物、眼动、眼底等数据,希望探讨人类在极限条件下的生理机制等科学问题,能对生命起源、物种演化、气候变化、地外生命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024年4月至5月,“珠峰行动”进入关键实施阶段,在高原适应性训练和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华大登山队员持续监测和采集了从0米到8848米不同海拔下核心队员的生理指标、脑认知、眼动、眼底、运动机能、心肺超声等多维表型数据,获得了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影像组及细胞组等多组学数据。
攀登珠峰已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要实现攀登、科研的“双突破”,难上加难。
在“珠峰行动”中,刘欢欢是采集样本的骨干,登顶珠峰是基本的,科研是更重要的任务,攀登与科研相辅相成。
从4月中旬到拉萨开始高海拔适应训练,到5月底返回深圳后一段时间,她采集了1500余管样本,并组织开展高海拔下心电、脑电等健康检测,后续还将参与到样本和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中。攀登珠峰那段时间,她的手机相册里更多的照片是样本。
2024年5月16日,华大登山队前往海拔58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
海拔5800米高度的珠峰前进营地。
登山者攀登珠峰前,要在日喀则、珠峰大本营、前进营地等地进行不同高度的高海拔适应性拉练,在反复的攀登、下撤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好呼吸和攀登节奏。
与其他队员不同,刘欢欢需要完成血液样本的现场处理,经常在采血后花几个小时将受试者们的血液样本分离成血浆、红细胞等,期间要注意操作准确,完成冻存后,她才能开始拉练或休息。一天下来,对脑力和体力都是较大考验。
图为海拔7790米的珠峰C3营地。5月19日,华大登山队抵达C3营地,20日抵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21日凌晨2点冲顶。
冲顶那天,刘欢欢和团队在凌晨2点多出发,在黑暗中戴着头灯,背着脑电分析设备和充电宝一步步向上。
她印象最深的景象是,距离珠峰顶只有几十米时,太阳出来了,云层在脚下,天和云融成一条金色的线。但一到峰顶,却顾不上感慨和欣赏风景,她一心想着抓紧时间完成采样。
2024年5月21日,华大登山队在距离珠峰顶几十米处看到的日出。
从珠峰回到深圳后,汪建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刘欢欢是“老黄牛”,是隐性英雄;旦增旺姆是“小牦牛”,是显性英雄。
31岁的藏族姑娘旺姆是西藏华大助理指挥官,性格外向,爱笑,高原适应性也好。冲顶过程中,为了确保设备在珠峰顶能开机,她把4台掌上超声设备、2台充电宝、凝胶绑在腰上,看起来像个孕妇,抬脚都很艰难。
不过,旺姆依然成为华大登山队首位登顶者。在珠峰顶上,她不仅因为要采样待了两个多小时,而且为了拿到极限条件下的身体数据,比如测试无氧(不另外吸氧气)极限状态下的心率和心肺情况,有一个多小时不吸氧。
旺姆眼里的刘欢欢,是一个瘦瘦的女孩,要强,耐力好,特别能忍,让人心疼。
“欢欢跟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没事,我不辛苦,我能行,你们好好休息。”旺姆告诉南方+记者,她从刘欢欢身上看到的是一个科研人即使再累、从事的工作再枯燥,也会默默地把事情做好。
2024年5月21日,华大登山队在珠峰冲顶途中。
主动选择
人生是一连串选择的集合,有些选择是被动的,有些则是主动的。
刘欢欢出生于河南新乡的村庄,一度做过5年留守儿童,后与家人迁到新疆且末县,那里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的县,土地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0个深圳。刘欢欢还记得,2008年从且末县到乌鲁木齐上大学,坐大巴要一天一夜。
在新疆大学、山东大学读完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后,刘欢欢和当时刚从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男友选择到深圳工作。这是她主动做出的一次大跨度选择。
9年来,男友成为丈夫,深圳也成为她在出生地以外生活最久的地方,成为她的“第三故乡”。
初到深圳,最让她最新奇的是仿佛垂着长长“胡须”的榕树,到处都是绿色,土里似乎种什么都能长出来。
她喜欢运动,深圳的山海、公园也多,于是她穿越过东西涌,多次攀登梧桐山、七娘山。为了更安全地登山,她还参加了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初级山地户外指导员培训等,学习户外知识和技能。
2020年,刘欢欢和家人登顶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
2020年,她和丈夫一起从深圳前往青海攀登玉珠峰时,有过剧烈的高原反应,头疼、发困的难受劲儿特别难忘。
她好奇的是:为什么不同人高反的程度不一样?高反时,除了心肺感觉明显,其他数据有什么变化?能不能减轻高反?她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让人们更安全、舒适地登山,欣赏到各地雪山“泼天的美”。
除了美景、队友,在山里吃的苦也给刘欢欢留下了特别的回忆。
在攀登玉珠峰时,结婚刚一年的夫妻俩相互搀扶,慢慢向下走,一步步的艰难行走像是提前模拟了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把两个人拉得更近。
2022年,刘欢欢在第一次攀登慕士塔格峰途中。
登过玉珠峰后,她喜欢上了登雪山,进到山里就觉得有精神。
登雪山前,“没什么过不去的”这句话,她听过、说过很多遍,但登过雪山,面对过各种不可控的变化,挑战过身体的极限,克服过想要放弃的心理难关之后,这句话在心里刻得更深。
她的“困难阈值”提高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再像大山一样过不去,不再那么焦虑、在意,不会轻易崩溃,而是更坦然、笃定地去面对困难,专注于事务本身,想着如何一步步做,解决掉难题。
登过的山越来越多,她的“心”门也打开更多。
儿时与父母分离、留守老家的经历,让她的个性偏向内向、隐忍,而通过登山,她结交了更多纯粹的朋友,河南山友从寺庙里求来的平安符、上海山友给队员们送的护手霜、登山期间过生日时收到的祝福卡片,都被好好保存起来。
以前,比起跟人打交道,她更喜欢在实验室待着,摆弄着熟悉的设备,往往会婉拒一切公开活动,但现在,她愿意跳出“小我”,做最充分的准备,把自己收获到的跟更多人分享。
独行快,众行远
刘欢欢2015年到深圳,这一年也是国产测序仪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这年6月,她加入华大,办公地点在深圳盐田北山工业区,一栋由旧鞋厂改造而成的8层小楼,主要工作是为国产化测序仪研究配套使用的试剂。
就像计算机中的处理器,基因测序仪是获取基因组数据的核心设备。针对每个测序仪平台,都有专门的整套测序试剂盒和试剂,如果没有试剂,测序仪就如同一堆废铁。
2012年,为华大提供基因测序仪的一家居垄断地位的基因技术企业单方面要求试剂提价,不仅报价涨了好几倍,新仪器难以购买,老仪器也不再维修。从那时起,华大便下定决心要打破垄断的局面,不再受制于人。
为了让基因测序仪进入更多的研究机构和临床应用,研发团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自主创新,其中一项就是找到万里挑一的测序酶,使生化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1分钟内。
2015年10月,华大面向全球发布自主研发的首款桌面型高通量测序系统BGISEQ-500。后来,从基因测序仪核心的光机电液到测序试剂和测序芯片等核心耗材,以及相配套的自动化设备,华大都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
2016年,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华大智造成立,针对医院、科研机构的不同需求,推出多款不同通量的测序仪。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前全球少数几家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至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
回看在深圳做科研的9年,刘欢欢借用一句谚语来总结:独行快,众行远。
在自主研发基因测试仪和配套试剂的路上,她和团队不断迭代升级,而且推动成本整体下降,让更多科研机构和医院都能用上,更加便捷、快速、低成本地服务于医疗和科学研究。
在登山尤其是登珠峰时,“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话同样被印证。
左图为2024年1月,刘欢欢在进行攀冰训练。右图为2024年5月,刘欢欢在珠峰冲顶途中。
如果不是加入“珠峰行动”,刘欢欢或许还会专注于研究基因测序仪配套试剂。
2022年,华大集团“珠峰行动”立项,需要体能好、有毅力、有团队合作能力的科研人员加入。
在参加华大运动组织的慕士塔格峰攀登活动中,刘欢欢知道了高原科研项目,在“双向选择”之后,她2023年2月转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高原人群研究专项,担任生物技术副研究员。
在“珠峰行动”中,除了华大登山队9名登顶珠峰的队员,还有不少在不同海拔提供支撑的人。
据华大运动CEO、华大珠峰登山队队长曹峻介绍,“珠峰行动”从立项到实施,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如在样本采集方面,需要考虑采血、分血的整体设计和采样人员的操作流程,珠峰上需要准备的设备、耗材、通讯条件,唾液、粪便等样本如何采集、保存、运往实验室,这些流程经过高海拔雪山的攀登实战后理顺,把在珠峰上做科研可能碰到的问题解决在攀登之前。
2023年9月,刘欢欢(前排右二)在卓奥友峰C1营地采集受试者的皮肤拭子。
在攀登珠峰前,华大登山队先后完成了五座不同海拔雪山的攀登,收集了海拔5025米的四姑娘山、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及本次海拔8848米的珠峰的相关科研数据,并从登山运动免疫反应、代谢与能量变化、血液多组学变化、皮肤微生物变化、菌群适应性及高原病等多方面开展系列研究。
通过团队内外部的合作和积累经验,今年在攀登珠峰时,刘欢欢和队员们早上采的血样,当天中午就可以送到100多公里外的定日县城去做生理、生化的实验,再把剩余的血样带回来做分离和提取,之后再通过冷链送往深圳,从而让一管血发挥更大作用。
华大集团在珠峰大本营设立的“珠峰实验室”。
为更好地完成科研目标,华大集团在海拔5200米高度的“珠峰实验室”部署了一系列自主研发的“黑科技”,及时响应检测需求与科研任务。
最终,在“珠峰行动”中,华大智造2022年发布的基因测序仪DNBSEQ-G99、DNBSEQ-E25,均在“珠峰实验室”完成了高海拔性能验证刷新了最高海拔运行纪录,其中,DNBSEQ-G99是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
被旦增旺姆绑在腰上带到珠峰顶上的华大智造无线掌上超声,跟手机差不多大,在峰顶实时获取了登顶队员的颈动脉超声扫查图像,这也是全球首张诞生于世界之巅的超声图。
华大登山队员旦增旺姆在海拔8300米高度使用无线掌上超声进行远程监测。这款“掌超”自带远程会诊功能,在海拔8300米的营地,华大登山队员使用它完成了与北京、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广东深圳三地团队的联系,成功实现远程会诊。
“对我而言,登顶珠峰代表物理上的世界最高峰接纳了我,接下来还有其它的高峰等着我去探索、攀登,包括科研上的高峰,而科研上的高峰是无止境的。”刘欢欢说,从珠峰带回来的大量样本,已陆续开展分析,团队仍在进行后续的研究工作,预计未来一两年会有多个相关成果发布。
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华大集团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 “玻璃娃娃”也能成“钢”